《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时间:2024-08-07 17:06:17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1

最近,在微信读书APP上读了《从优秀到卓越》一书。这本书是美国作者柯林斯的一本管理力作,是一本关于“成功之后如何更成功”精作。作者围绕训练有素的人、训练有素的思想、训练有素的行为三方面展开分析,深刻解读了企业优秀员工的含义,包括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和工作道德等,让我对自己以前的工作有了更多的深思和反省。

态度决定一切

想要做好工作,首先,就是要端正态度。包括对自己,对工作,对别人。对自己要严格要求。在岗位上要脚踏实地、爱岗敬业、讲奉献,讲担当,勤勉尽责,少计较个人得失,多考虑企业发展,力争上游,时时鞭策自己,超越自己。其次,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在工作中寻找乐趣,要树立全心爱工作,今天比昨天更努力的思想,要把“国投是我家、发展靠大家、我来建设家”铭记于心、实践于行。另外,对工作要认真负责。工作成果是考察一个员工的主要指标,对工作要积极主动、尽善尽美、善始善终并敢于承担责任。接受一个工作的同时,就是接受了一项使命,要认真思考这项工作的各个环节,保证每个环节的顺畅流转。要超前谋划,周密制定好追求卓越,勇争第一,挑战极限的目标,将工作目标圆满完成作为必成指标。不因工作中有困难而放弃,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对每一项工作都有一个圆满的交代。如果工作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要勇于承担责任,不找借口推脱,并在学习中改进,不重复同一个错误。

行动成就所有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企业要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都经过了学习、追求、挑战,并加以积累,在有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的革新和提升。“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对所做的事不断学习、创新、积淀的过程,就不可能在别人的眼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更不可能创造出奇迹。企业的成功,成为卓越的企业,背后都包含了艰辛的磨炼和艰难的过程。卓越企业,并不是因为“他们比常人更聪明、更有魅力、更有创造力和有更高深的思想”,也“并不一定比我们更善于想出好点子”。而是能把先进理念、奋斗目标、工作原则、规范流程坚持得更加彻底。

卓越的企业始终保持成长

企业从优秀到卓越,是一个过程,一种升华。做到优秀的时候,你感觉到“很好”;做到卓越的时候你才会说“还可以更好”。所以,企业追求卓越即是非同寻常、超过一般、极其优秀。市场经济奉行赢家通吃的准则,丛林法则不同情弱者,只有不断超越别人、跨越自己,稳步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目标,才能达到一定的成功高度和发展境界,最终成为引领企业发展的强者。作为员工对部署的工作要做到“说了就办、定了就干”,不打折扣、不推诿扯皮、不敷衍了事,始终把追求卓越作为一种精神追求。

卓越的团队成就卓越的企业

企业从优秀到卓越的模式虽然千变万化,但其背后的形成机制却遵循一定的法则。做到卓越的公司,至少需具备两点:一是合乎 “道”,企业的发展必须把员工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上级决策部署和具体要求上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精准精细谋划各项工作,真正把握本企业的实质,按照市场客观规律和企业规范程序办事,提升企业定位,锚定工作目标,掯实推进措施,做好“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始终沿着既定的、正确的方向前进。二是擅于“术”,做到卓越是要求各个公司、各个部门所有人员、每一个环节都能把一种卓越的理念和坚定的信仰以及追求目标的决心加以融会贯通。落实一线工作措施,企业领导班子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对分管条线靠前落实一线措施,确保各项工作快落地、快见效。公司、部门负责人要深度融入工作一线,既要当好“指挥员”,也要当好“战斗员”。坚决摒弃“等靠要”的思想,杜绝“躺平”心理,创新跨越发展的方式和路径,大力弘扬责任文化、争先文化、创业文化、主人文化,全力打造创业国投、智慧国投、效益国投、文化国投,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履职尽责,全身心投入工作,沿着既定目标坚定地走下去,不断践行“追求卓越,挑战极致”使命担当。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2

这本书说的是一所公司从80分怎么做到100分。

所以是已经立足于一家相对完善的企业的提升,而非从0开始的创造。

其实,看多了,觉得其实关键都是那些,

找到一个核心的概念,合适的人,坚持去做。

当然,这本书特殊之处在于它的结论都从相对严谨的数据分析而来。

虽然书中没有提及,但是我认为在这个作者眼中,乔布斯并不属于作者所定义的第五级经理人。

乔布斯是天才型的,极具个人魅力,但作者因为能够领导卓越公司的人而应该是更内敛扎实的人。

不是说不优秀,只是距离卓越有距离。

书中定义的卓越放在较长的时间去定义的,卓越公司往往是要经历至少两代领导人的情况下,还能保持飞速增长趋势的企业。

而有点类似乔布斯这类第四级经理人,往往可以在一段有限时间里面将公司利益最大化,但是当经理人里去,企业会开始日益后继无力。因为,很有可能这类企业建立在一个天才1000个助手的基础上。这是比较危险的。

但当然,如果你不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仅从个人产出上看,第四级经理人绝对是极为优异的。反而第五级经理人是较为默默无闻,难以被大众称之为英雄的。

而关于员工,作者认为应该是要找到对的人,而不可以将就。如果能将适合的人放在适合的位置上,那么公司用于激励员工的预算应该能大大降低。因为适合的人本身就能驱动自己,如果出现问题,也有可能是位置放不对。其实一个人的能力真的很有限,要想做更多,必须有自己的团队,要找到合适的人,让各自各司其职。

其实,做事很简单,处理人事才是最麻烦和复杂的。因此,之前的我很长一段时间,根本不想理会其他,一味想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后来,在百度发现,低头做事,你会很容易忽略局势,走偏了,很多努力根本是无用功,因此学会了要多看看旁边。现在,在携程,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我开始学会考虑局面的时候,就必须会用人了。因为,单凭个人之力太多千丝万缕的事情是不能顾全的。

另外,作者还提出要想做出正确决策,必须真正面对局面。利用客观数据,建立起能够获取信息的渠道,而不像现在一些上司从表面看堵住了下属的嘴,梳理了权威,但是却也让自己无法看到真相,如此一来,就不能全盘把握到局面,就像开车的时候,玻璃蒙了,意外就很容易随之而来了。

书中有一个理念,很对我味也很能安抚我。

就是作者明确的说到,要真正找到一个核心的理念,起码要有个4、5年。并且没有一个优秀企业成为卓越企业的明确转折事件。

我们很容易被报道误导就是一 ……此处隐藏7738个字……大量的事实说明了先人后事的重要性,任何卓越公司的最终飞跃,靠的不是市场、不是技术、不是竞争、也不是产品,有一件事比其他任何事情都举足轻重,那就是招聘并留住好的员工。这是摆在我国企业最困难的大事,也是企业要如何解决它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正如译后记俞利军写到:先人后事这对目前中国企业的用人制度是一个极大的提醒。我认为,在现在我国企业还始于由混沌走向规范的时期,暂时还是应该先事后人,因为我国企业由封建经济到计划经济到刚刚开始的市场经济,还没有一套较完整的市场经济用人体系,人们的意识、素质、市场用人制度还很薄弱,什么是合适的人?合适的人是不需要严加管理和勉励的,但在现状还存在很大差距,只有通过订立各项目标,设计基本的道路图,安排能适合本岗位的人去做,通过有效的管理制度,通过有效的奖惩办法,才能达到企业的最终目标。如果在企业还未达到优秀的时期,你安排合适人上车后任其决定去向,那成功的机率就会很低,亦是现时不少企业领导不敢放手与冒险的原因。作者提出的招收价值观一致的人对我们启发很大,只有价值观一致的人才能遵循公司的发展目的,去想、去做、去带领其它的人们,但现时招工要招聘同一价值观的人(合适的人)不是很多,我们应该通过培训,引导他们与公司的理念能保持一致。本书还强调“人才的增长快于公司收入的增长,永远寻找最优秀的人”,这对我们企业的用人制度是新的提法,一般我们企业发展了,业务量增加了才去招人,其实真的值得反思。

本书还提出一个理念-刺猬理念。刺猬理念是一个简单明确的理念,注重本质、忽略其它,并坚持不懈。刺猬理念并不是一个要成为最优秀的目标、策略、意图和计划,是你能在哪方面成为最优秀的一种理解。刺猬理念坚定不移地从事我们的工作,并决心完全专注于我们能够超过别人的几件事上。刺猬理念要求严格标准,不仅是发展实力和竞争力,而且是要明确你的组织在哪方面真正有潜能成为最优秀的,并持之以恒。我们学习刺猬,就是要深刻感悟,而非虚张声势,用三环图来指导规范我们企业的行为、发展。认真理解三环图:

1、你能在什么方面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

2、你对什么充满热情;

3、是什么驱动你的经济引擎。

现在我们的企业很少能做到,这很值得我们去思考,怎样才能将员工在三环

理论框架下能受训成训练有素的人,再训练成训练有素的思想,最后才是训练有素的行为。我认为:第一是招聘认同公司价值观的中高层员工,先将其成立一个小团队,再由这个小团队带领其他中下层员工持之以恒,慢慢将他们带上一个台阶;第二是带领训练有素的中高层优秀员工去面对社会残酷的现实,给予他们信心和指出前面的辉煌道路,大胆鼓励他们勇敢攀登,包容工作中的失误,只有这样,我们的中高层才会这样训练他们的下属,渐渐就会形成一种训练有素的思想——变成行动。纳科尔公司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80%来自于公司企业文化,这意味着训练有素的文化何等重要。

读过从优秀到卓越之后,虽未经历商海,但感悟颇深,也许未来的一段时间,我还不能真正去理解实践,但是好的东西总会引起共鸣,仅此记下这些,以备来日之用吧。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9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是一部易于操作的教学使用手册般的教育著作。语言平实、方法具体,体例特别——一天一篇,共180篇,根据时段不同,安排不同的关注点和操作方法,简单实用。像饭后茶点,轻松翻阅,有心的人总会从中得到诸多启示,激发灵感。

纵观全书,没有高大上的操作策略,反之,有的是日常基本教学策略,是具体方法细节。尽管这些案例做法很多我们日常教学中也曾经尝试过,设置的问题情境都很熟悉,就是一线教师日常生活中天天可能遭遇的问题,唯一不同的是,有些问题我们遇见了,同时也被忽略了;或者有些问题遇见了,只是简单解决,更缺少连续性的有效措施。

我想,这就是优秀教师与卓越教师的分界吧。把平凡的事情坚持做好,就会不平凡。作者在前言里写到:卓越教师都在为两个共同的目标奋斗:

1.让教学技巧一天比一天有进步。

2.避免在同一个地方犯同样的错误。

深以为然。

作者用这个特殊叙述方式引发我们对常规的思考,重新思考这些由于太过熟悉而一叶障目的东西。假如我们能够自觉审视每天司空见惯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总在寻找能够比昨天、比上一次更可行的方法教学的话,你不想进步就难。

任何人都会犯错,即使已经卓越的老师也不例外。不同的是,“卓越教师都懂得为提高自己当下的教学能力而努力奋斗,他们每天坚守着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务实理念,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目标前进。”

本书仿佛一面镜子,让我们反观日常教学。

很喜欢每小结的编排体例: “请你静心思考”、“你可以这样做”、“如果你完成了”三个环节。

静心思考环节中抛出问题并指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必要性,比如第三天的主题是“了解每一个学生”,在“请静心思考”里这样提醒我们:你是否足够了解你的学生?如果能深入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你一定会产生极大的满足感,这也将有助于建立你和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并进一步让学生的行为变得更好。”

“你可以这样做”环节,则给出具体的方法。

“如果你完成了”,这部分更是策略层面的引导,如何把事情做得更细致。比如第三天的做法中有一个发放问卷。在“完成”环节提醒:

给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之后,不要只是把它们收上来放在文件夹里作为摆设。如果一个学生在调查问卷中展现出……

有教师会把调查问卷结果张贴在教室里,但是只有极少数的老师会在做这件事之前征得学生的同意……

——这里,提醒采用这些方法可能出现的问题,应该如何避免,否则有什么后果。从正反两方面提醒我们正确操作,而不是简单开个“药方”。而是让我们“如何煎服”,有哪些禁忌。

这种表述,新手便于直接借用,熟手便于针对自己的行为反思,便于改进。尤其是每隔20天就会有一篇“为期20天的教学实践检验“,而且每个检验都不同,这样不仅帮助老师了解自己的教学成果是否达到目标,还可以实时实地的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

读罢此书,我得到最多的启发就是教师要从自身寻找发展的动力,从改造自我开始。作为一名教育老兵,有时难免犯经验主义错误。特别是面对每天繁杂的教育工作,我们很容易顾此失彼,看重一些我们本无须看重的东西,忽略一些我们本不该忽略的东西。因此,每一天,我们都需要提醒自己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哪些事情是可以简单处理的,哪些事情是需要深入细致的,要学会归类,学会在时间分配上要学会把控。

草草读完,放在案头,不时翻阅。不会全盘照搬,但作者这种行文方式可以成为我们行事方式,如果在与学生的每一天,都会静心问问自己,今天有哪些必要的事情需要处理,如何做,做后效果如何,接下来需要继续怎么做的话,我想,我们会避免很多不应该犯的错误。

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教育中永远没有万能的方法。

但是,只要我们发自内心站在为学生成长负责的立场上去反观日常教育教学行为,每天改进一点点,发掘他们最大的潜能的话,我们将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